【新快报】一期编制床位1500张,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启用

2023-04-04

      3月2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下称"南沙院区")正式揭开神秘面纱。南沙院区一期占地面积约233亩,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功能于一体。

 

 

      花园式院区 智能轨道物流系统覆盖90余科室

      据介绍,南沙院区打造了智慧一体化物流系统,科学配备智能物流方案,采用智能轨道物流系统、智能气动物流系统、智能导车机器人物流系统、被服动力收集系统、厨余垃圾动力收集系统多套智能物流系统,实现院内物流高度智能化,保障物品高效、安全地输送。

 

 

      智能轨道物流系统覆盖全院90余个医技科室、护理单元、门急诊等科室,可运输物品含输液、临床标本(检验,病理)、药品、医用耗材、临床用血、器械包、治疗包、病历档案、办公用品等,有效缓解医院日常运营中人流与物流交织通行存在的拥堵难题并规避感控风险,同时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重点专科进驻 推动形成大湾区30分钟救治圈

      目前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布局颇具实力的六大学科群,进驻肾内科、普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和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妇科、产科、重症医学科、骨科等30多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中山一院越秀院区与南沙院区实施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医疗专家均由院本部统一派出。今年3月1日,首批科室执行主任、专家近80位已正式入驻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各业务科室根据要求,已提前做好轮派准备和计划,目前医、药、护、技、行政管理人员等均早已就位。

 

 

      在硬件上全面"武装"。围绕南沙医院国际化定位与国家医学中心的战略目标,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目前已投入近20亿元用于各种装备,已配置高质量的PET-CT、PET-MRI、MR3.0T、DSA、磁共振复合手术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顶尖医疗系统和设备,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实施更精准的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和疑难重诊症疗水平。

 

      已建医用直升机停机坪 拟建海上救治码头

      为方便患者就诊,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设置了医疗服务中心,涵盖集中检查检验预约、床位统一调配、优先就诊患者管理等多个创新性模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按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标准建设,配置信息联通和指挥设备、移动手术室、移动ICU、车载CT等设备,已建医用直升机停机坪、拟建海上救治码头等基础设施,搭建海陆空立体应急反应与救治体系,面向湾区提供即时响应的全方位高效率救援服务,建成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

 

      对标国际顶尖医学中心 推动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说,建设南沙院区,是中山一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南沙肩负着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使命任务,将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南沙院区的启用,标志着中山一院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启了新的征程。"对标国际顶尖医学中心,瞄准世界医学科技前沿,用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肖海鹏说。

 

文/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摄影/记者 毕志毅

报道链接:https://app.xkb.com.cn/fundhtml/#/details?id=204757&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3-03-29